海外“热钱”撤离中国 10月流出1800亿元
2011-11-28 来源: 新京报
欧债危机或已经引发热钱回流欧美。央行1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5.4869万亿元,较9月份减少248.92亿元,这是2007年12月以来外汇占款首次下降。但专家表示,我国仍然存在资本项目管制,热钱集中大量流出不太可能。
央行数据显示,10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5.4869万亿元,据此计算,当月外汇占款下降了248.92亿元,而9月则新增2473亿元。中国前次单月外汇占款下降在2007年12月,当月下降额约2300亿元。
此前因人民币升值和美元疲软令中国面临巨大的“热钱”流入压力,今年前9个月,月均新增外汇占款约3258亿元,较去年月均新增2720亿元继续扩大。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月度外汇占款减少确实罕见,2007年出现此情况是因为财政部用特别国债注资中投所致。
数据显示,10月,中国贸易顺差为170.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83.34亿美元,两者之和约1600亿元。中金公司在最新策略周报中估计,10月热钱的流出规模约1800亿元。赵庆明分析认为,10月份外汇占款减少与国际上看空中国经济,尤其是9月末香港人民币NDF报价出现逆转等因素有关,导致居民更倾向于持有外汇和积极购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因对中国经济增长“硬着陆”、地方债风险的担忧,国际资本可能正流向美元资产寻求避险,而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贬值预期使得一些投机资本逃离中国,这导致了外汇占款的减少。
中金报告指出,考虑到外需放缓、美元走强以及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已不大,外汇占款未来将出现趋势性的减少。赵庆明也预测,未来几个月仍有可能出现外汇占款净减少,但由于我国仍然存在资本项目管制,所谓的热钱流出不太可能大量集中发生。
过去几年央行创造性地推出和发行央票、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对冲外汇占款,保持流动性的相对稳定。在货币政策微调阶段,作为流动性主要来源之一的外汇占款下降使得进一步放松资金面的需求更加迫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或呼之欲出。
赵庆明认为,央行外汇占款少增、不增甚至净减少将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创造更大的空间。如果外汇占款持续减少,央行就存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因为当初的上调也主要是为了对冲增量的外汇占款。
我国需要为国际热钱大量撤离做好准备
近期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显示,国外“热钱”流入我国的速度在放缓,潜伏在我国的“热钱”也在逐步撤离。众多市场迹象也印证了这一事实,不排除不久出现净流出的情况。从9月开始,国际上看空中国的声音增多。数年来一直处于升值通道中的人民币,在9月末的一周突然被市场转向看空并做空,单边看涨人民币转为贬值预期。
进入10月,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美国银行等国外投资机构减持中资银行H股的步伐不断加快“热钱”流出风险正不断增强。
近两个月以来,美元指数逆转,从73猛涨至78,导致全球资本重组,大量非美元资产向美元资产转化。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随之纷纷出现了国外投资撤出的现象,造成本国货币和资本市场均相应大跌。譬如,印度卢比贬值7.5%,俄罗斯卢布贬值9.9%,南非兰特贬值13.9%。这表明,此次“热钱”离场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全球性的集体撤离。
国际“热钱”撤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欧债危机不断恶化,欧美市场亟须大量流动性保驾救市。此外,在全球资产配置的风险谱系中,新兴市场资产位于风险系数较高的行列,因而在欧债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风险之后,新兴市场资产的配置比例被下调。
地 址:福州市杨桥东路杨桥大厦八楼 电 话/传 真:0591-87512864 邮 编:350001
网络备案号:闽ICP备19021263号-1 网站技术支持:征途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