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房地产转型“保民生”公租房扩容“夹心层”受益

2010-12-14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在房地产业发展方面,将更加注重其民生属性,而非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针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信号,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业的表述中,备受关注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和房地产业地位问题只字未提,而重点提到了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住建部的计划,明年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将高达1000万套,同比增长72.4%。未来几年随着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房正成为房产投资新领域。
  强化民生属性
  “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业的表述。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两轮严厉调控,房价上涨的势头却仍然强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1月,全国70个大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3%,自“二轮调控”以来,涨幅逐月扩大。
  在这一背景下,会议仍将大部分笔墨放在住房保障上。综合前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难发现,中央对房地产业的表述正在发生变化。2008年强调 “发挥房地产业支柱产业作用”;2009年表示 “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今年则称“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陈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正从拉动经济向保障民生的方向转变,房地产市场则从“一条腿走路”向“两个市场”转变。
  多年来,我国保障房建设力度一直不够,2008年开始逐年加强,但缺口仍大。按照住建部的计划,今年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为580万套,明年将高达1000万套,同比增长72.4%。
  陈晟预计,“十二五”前3年,我国的保障房建设力度将继续强化,弥补此前的“欠账”,届时,保障房将覆盖20%~30%的群体,市场的供应结构也大幅向民生倾斜。
  同时,与此前强调的保障形式不同,面向“夹心层”的公租房将成为力推的重点。陈晟表示,与其他保障形式相比,公租房覆盖的范围较大,又能有效压缩腐败空间,因此将成为未来住房保障的重要形式。
  从资金和土地上,公租房也正在享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今年9月和11月,财政部等部委陆续发文,在税费方面为公租房建设开绿灯;此前,国土部和住建部也强调,探索以划拨和出让方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供地。
福州市房地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09-2010 FUZHOU CITY REAL ESTAT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福州市杨桥东路杨桥大厦八楼 电 话/传 真:0591-87512864 邮 编:350001
网络备案号:闽ICP备19021263号-1 网站技术支持:征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