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房地产发展环境与走势研判
2010-06-02 来源: 房地产信息网
2009年行业四大特征
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底,国家为应付国际金融危机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出台了包括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刺激经济、保增长、扩内需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其中,对于房地产行业,从银行信贷、购地款支付、项目延期开竣工、资本市场融资、最低项目资本金、销售管控、购房契税、二套房购买等方面,国家都放宽了条件,并给予了极其优惠的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政策措施,意在确保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寄希望于房地产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09年房地产行业运行表现出四大特征:
1. 复苏引擎
房地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地位国家从2003年开始就已明确,实践也一再证明,房地产产业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发展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居住水平提高及财富增长的最为显著的表现。但房地产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却是在2009年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全面铺开中凸显出来的。可以说,房地产产业是我国2009年保增长、扩内需的牵引产业或发动机。
2. 超乎想象
房地产市场从2009年一季度的观望(一、二月份包括春节后的回暖)和犹豫(三月份对小阳春的担忧),到二季度的迅速复苏(刚性需求全面入市,开发商启动拿地),再到三季度的高涨(开发商开始抢地,地价迅速上涨,部分刚性需求开始观望,但投资性需求接力入市),最后到四季度的狂热(投资和投机性需求唱主角,房价再次被推高,地王频现,受契税优惠期到期的预期,二手房交易异常活跃)。这样的一个演变路径和运行轨迹,是任何专家学者、开发商和政府部门都难以预料的,只有用超乎想象来形容可能最为恰当,或者说想不到。
2009年从总体上来讲,一线城市房价均价上升了50%以上,二线城市均价上升了30%—50%。成交量约是2008年的2—3倍,可以说是放了一个天量。
以南京为例,2009年度一手房销售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二手房销售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主城区和城郊结合部房价上涨超过50%,其他地区30%~50%。
另据中新社北京2月2日电,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总价款大幅增加,达1.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猛增六成有余。
3. 不差钱
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房地产市场可谓热闹非凡,不论是买房的,还是卖房的,好像不差的就是钱。卖房的不但取消了先前的一切优惠和促销措施,而且几乎每周都在提价,个别做得过分的开发商,甚至是上午定价,下午又涨价。2009年一路走来,开发商个个鼓起了钱袋。买房的则几乎象是买青菜萝卜,排队购房、多个购房户争抢同一套房源的现象比比皆是。总之,这个市场好像不缺的就是钱。
4. 喜中有忧
尽管2009年给房地产市场参与各方(包括开发商、地方政府、房产中介、金融机构和购房者)都带来极大的机会和财富的增长,但好像任何一方都兴奋不起来,总感觉有点烦心,有点缺憾,喜中有忧。开发商忧的是,地价上升之快,后续去哪里拿地?今后如何发展?尤其是发展重心或战略还定位在一二线城市的中小型开发商;政府忧的是,房价上升之快,民怨如何抚平?社会稳定究竟会受到多大的冲击?尽管地价已创新高,但可以预见的是土地资源的匮乏,却看不到地价有任何下降的趋势;银行等金融机构忧的是,房地产产业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如果发生,自身能不能承受?已经购房的人忧的是,房价会不会下跌?没有购房的人尤其是刚性需求者忧的是,目前的房价太高,买不起,但未来还会不会继续涨?总之,喜中有忧,是2009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现阶段市场运行态势
1.政策适度收紧
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针对房价和地价上涨过快、信贷规模偏大和通胀预期的情况,国家从按揭贷款风险管理(6月22日银监会要求严格遵守二套房贷的有关政策)、严格建设用地管理(国土资源部要求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征收实施,抓好批而未征土地的处理,规范和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管理,查处违法批地和用地行为,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信贷管理(开发项目贷款专款专用、信贷和按揭贷款规模降低等)、销售管理、降低购房契税、提高二套房购买标准和二手房转让的门槛、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缩小按揭贷款购房的利率优惠幅度、提高土地竞买的难度(国土资源部要求土地出让金首付比例不低于50%,全部付清不得超过一年,没有按期支付完土地款的开发商取消再次竞买土地资格等)等多个方面和环节,陆续出台了一些收紧的政策和措施,目的是遏制2009年以来房价和地价上涨过快的势头,稳定购房预期,平抑社会情绪,确保房地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防范金融风险。
2.成交量下降明显,房价高位运行,观望气氛有所抬头。
从今年一月份和二月上旬的交易情况来看,一二线城市成交量环比有明显的下降,但房价基本没有下降,甚至部分城市或部分区域还温和上升,购房者包括刚性需求和投资需求的观望气氛开始有所抬头。
3.资金依然宽松,企业从容面对
开发商2009年自身销售所沉淀的资金和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预期,使得开发企业当前所处的资金环境依然宽松,加上企业先前的土地储备和项目,目前大部分企业能够做到进退自如。
4.土地市场高烧未退,城镇化进程加速
从今年一月份和二月上旬的土地竞拍市场来看,土地价格继续一路走高,开发商竞拍拿地的热情未减。国家城市化战略有所微调,强调要加快中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即加快三四线城市的城镇化进程。
5.房地产产业的支柱性地位仍不可动摇
尽管我国经济已出现复苏和走稳现象,但在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未得到根本改观以前,房地产产业的支柱性地位仍不可动摇。不论是城市化建设的需要,还是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保障,都还离不开房地产。
2010年行业发展趋势初判
1.后续调控政策取决于政府与市场的博弈
未来是否会有新的调控政策和措施出台,目前还无法判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房价继续上涨或上涨过快,就会有新的政策和措施出台。
2.房价基本不会下降,成交量保持平稳态势
主要理由:(1)招拍挂的土地供应方式短期内不会改变,尽管目前实行价高者得的土地供应方式有其缺陷性,但如果采用其他方式供地,则问题或弊端可能会更多;(2)2009年以来新地王的不断涌现,进一步拉升了房价的预期,这种预期在土地供应比较短缺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改变;(3)中国目前阶段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仍是拉动经济增长、保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4)由于经济恢复性增长还没有企稳,因此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状况短期内也不会有大的改观。
在国家和地方不出台更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前提下,预计2010年5月份以后,房价会温和上升,交易会继续增长,但全国总的销售量会比较平稳。
此外,不希望房价下降的多方力量强于希望下降的空方力量:(1)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出于税收、社会就业、经济增长和城市快速发展及形象的打造等多种因素,不但不希望房价下降,而且希望地价和房价能够在社会承受的限度内平稳增长;(2)银行出于自身的金融安全和房地产信贷业务重要性的考量,也不希望房价下降;(3)房地产开发商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和对未来的发展预期,也不希望房价下降;(4)现拥有自有房产的城镇大部分既得利益者,也不愿看到由于房价的下降而使自己的财产缩水。
目前希望下降的空方力量,主要是城市低收人群、家庭困难户和刚毕业不久且家庭经济不太富裕、目前收入不高的大学毕业生。
3.竞争依然激烈,企业分化日益明显
由于商品房用地资源稀缺这一现象将始终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开发用地十分有限,因此地价下降的可能不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及三四线城市的主城区。
以南京市为例,从2008年到2020年,南京市只有建设用地(包括商业性经营用地、工业用地、交通和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约143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可供的建设用地约2万亩指标,但近几年来,南京市每年的实际建设用地供应约有47亩,未来南京的土地仍将十分稀缺。
在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情况下,开发商之间激烈的竞争难以避免。但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一二线城市将是强者的王国,中小开发商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中小开发商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考虑改变其战略和竞争策略,如进军三四线城市,走合作开发或转向商业办公地产等。但总的竞争趋势将是:王者越霸,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4.中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升值空间大于一二线城市
无论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还是从国际发达经济体的实践来看,中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必将加快,因此开发商进军中小城镇,可能会由被动、被调控的地位转向被鼓励或被支持的地位,且三四线城市由于前期房价上涨的幅度明显小于一二线城市,因此未来的升值空间较大。
5.保障房建设规模加大,社会覆盖面进一步上升
未来我国城镇保障房建设将进一步加快,社会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但政府的财力和资源有限,目前无法供应大量的保障性住宅。
从长远和城市发展来看,保障性住宅小区要建成城市社区。即不仅要考虑其居住功能,也必须考虑其医疗、教育、商业、就业的配套等,必须有通畅的交通,即必须从项目策划开始,建成与城市地位和功能相适应的保障房城市社区。
6.资本市场融资短期内难以开闸,新的融资品种将不断涌现
2009年8月后向证监会提交融资申请的企业(包括IPO和再融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获得正式的放行,出于政治考量和响应中央的政策要求,预计在房地产市场没有明显的降温情况下,再次开闸还会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因此,房地产企业除了传统的银行借贷融资外,会考虑采用其他的融资渠道,如贷款性信托融资、股权性信托融资、产业基金、合作开发等新的融资品种和开发模式将会应运而生。
地 址:福州市杨桥东路杨桥大厦八楼 电 话/传 真:0591-87512864 邮 编:350001
网络备案号:闽ICP备19021263号-1 网站技术支持:征途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