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秋分养生划重点 一举击溃秋乏、秋燥、悲秋

2018-09-29 来源: 健康网

    9月23日是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又称为“日夜分”,这一天不但昼夜等长,又平分秋季,是一个特殊的节气。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池晓玲表示,秋分养生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秋分后,北方的冷空气开始频频南下,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南方地区天气日渐凉爽,秋雨和秋燥会交替出现,这时的秋燥尚处于温燥向凉燥过渡的阶段。人们在养生也要从精神、起居、运动、饮食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
    A、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分”养生正当时
    精神调养
    秋分过后,人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出现悲忧伤感的情绪,此时应保持情绪乐观,宁神定志,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还可以增加户外活动如登高、爬山、秋游等以舒缓心情,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
    起居调养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夜晚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受凉,但也要做好“春捂秋冻”,避免穿衣过多。同时,秋分之后,日夜温差较大,空气干燥,要防秋燥,除睡好子午觉,保证充足的睡眠之外,还可适当做些皮肤保养,涂润肤乳,防止皮肤干裂。
    运动调养
    宜动静结合,可选择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或练五禽戏,做八段锦、练健身操、太极拳等。但是应注意秋季的运动不适合大强度、大汗淋漓的运动方式。在开展“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站桩、打坐等。
    饮食调养
    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肝脾胃。可多食酸味甘润、降肺气的果蔬,如萝卜、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葡萄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以防秋燥。池晓玲指出,清润之品可选蜂蜜、甘蔗、百合、银耳等,温润之品可选芝麻、核桃、杏仁、板栗等。这个季节吃点这些食物对身体是十分有好处的。但不可进食过饱,以致造成肠胃积滞。
    B、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以防秋燥
    菊花枸杞粥
    材料:鲜枸杞子200克(干品30克),菊花10克,猪瘦肉150克,粳米20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枸杞子洗净,猪瘦肉洗净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  火煮至米烂粥成,加入菊花煮约10分钟,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有益肾润肺,养肝明目的功效。
    C、秋季最适合用雪梨做甜品或汤
    雪梨荸荠瘦肉汤
    材料:雪梨2个,荸荠100克,猪瘦肉200克。
    做法:雪梨、荸荠洗净去皮,雪梨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块。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  再用小火煮1小时,加入食盐少量调味即成。
    功效:有清热生津,滋阴润肺的功效。

    ☆【相关链接】

    为什么秋季容易引发伤感?“悲秋”是怎么回事?
    有一句名言:“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的确,一阵秋风起,落叶四处飘,秋风似乎真的有些无情。而深秋时节,红衰翠减,植物凋零,“枯藤,老树,乌鸦”,更容易让人触景生情,忧愁缠心。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身临草枯叶落的秋天,心中常有凄凉、苦闷、垂暮之感,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悲秋”情绪。
  “悲秋”是怎么回事?
  不可否认,描写或感悟秋景的文学艺术作品确实对后人有一定的影响。像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由秋声起兴,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和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感叹;“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北宋词人柳永在初秋的阵雨中就感受到了一种凄苦之情;“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这两句诗,更是写尽了秋日的凄凉和忧愁。
  当然,“悲秋”情绪的产生,也有着一定的人体生理的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之情绪。夏日里,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会有较多的分泌;如果逢上秋风秋雨的不好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增多。“褪黑激素”的增多,就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犯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按照中国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而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容易“秋燥”,也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此外,“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的骤然下降,也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多梦、失眠等一系列症状,这显然也有助于“悲秋”的产生。
  克服“悲秋”有三招
  “悲秋”情绪是由主客观的诸多原因引发的,克服或抑制“悲秋”情绪也必须多管齐下,至少,以下几点会有益于人们避免或走出“悲秋”情绪。
  首先,要多读一些蕴含积极向上主题的描写秋天景色的作品,如毛泽东的一些诗词:“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少看一些把秋天描写得无比肃杀、凋零的作品。同时,要少看一些感情缠绵、充满失意情绪的小说和电视剧;也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或走出“秋雨晴时泪不晴”的烦恼,从而在心里把秋天当作“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季节,“秋愁”自然也难有立身之地了。
  其次,是用饮食和光线滋养好心情。早餐一定要吃好,尽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补充蛋白质与钙质的摄取量,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就可能无精打采,意志力也可能较薄弱,容易感染“悲秋”情绪。还要注重养心和养肝,多喝玫瑰花茶或菊花茶、莲子茶,因为它们有清肝解郁的作用,长期喝对于抑郁很有帮助。多吃莲藕、莲子、小麦、甘草、红枣、龙眼等,这些食物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对焦虑、抑郁很有帮助。核桃、鱼类等含有较多磷质,也会帮人们消除抑郁。居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线,白天尽量不要拉窗帘。秋雨连绵之时,晚上要增加光照,从而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
  第三,是用积极工作或活动的方法,转移对“秋”的注意力。一旦潜心于事业,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自然而然就能使人忘记许多忧伤和愁苦,包括“悲秋”的情绪。体育锻炼和外出游玩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化学变化和心理变化。不过,外出游玩,要少去一些草木枯黄的荒凉旷野,而多登高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饱览秋日美景和硕硕果实,定会心旷神怡,百愁皆消。此外,走亲访友和乐观幻想也很重要,因为找一个知心的、明白事理的亲友,向其倾吐心里话,有益于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而遭受挫折时,宁作乐观的幻想,也不作消极的猜度,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
福州市房地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09-2010 FUZHOU CITY REAL ESTATE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福州市杨桥东路杨桥大厦八楼 电 话/传 真:0591-87512864 邮 编:350001
网络备案号:闽ICP备19021263号-1 网站技术支持:征途网络